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流血革命? 文藝復興? 談論節能減碳的社會運動
A revolution? A renaissance? Discussing social movements focused on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正體中文|English

自五月中旬新任總統藉由就職典禮的減碳行程安排開始,又躬逢國際油價飆漲帶動的國內油電雙漲推波助瀾,節能減碳剎時間成了台灣的全民話題,佔據媒體大篇幅版面好長一段時間。立法委員嗆聲要官員大車換小車;記者大幅報導油電混合車與省電燈泡;學者要大家不開車改騎自行車;官員要大家搭捷運公車別開車;宗教團體順勢附和要大家減少吃肉;也有環保團體鼓勵大家減少消費;還有稍微激進的環保人士直接罵總統棄西裝改輕便服出席會議是作秀‧‧‧歸納這些節能減碳的議題內容,其實有一些致命的問題存在。

 

第一個問題是提議者常以制高鄙夷的觀點質疑其它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社會大眾再放任這種你死我活的環保革命繼續發酵,接下來對大量使用飛機旅行的企業家首富與台商們應該祭予天價「排碳」罰鍰(按:民航機每公升燃油只能推進50公尺);在中央空調帷幕高樓上班,大量耗用空調、電梯與照明的公司行號應予以停業;民眾應該停止任何國內外旅遊,因為這是對社會沒有產出的耗能行為;國軍需停止運作或全面裁撤;空跑沒載客的計程車應該被砸;環保人士以後只能騎自行車或搭帆船推動環保運動‧‧‧這樣的民粹運作只會摧毀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經濟活動,不幸的是事實上也已經發生在汽車業與其它運輸相關行業。這些購買力大降的人口與家庭也正在影響其它的行業,逐漸在構築社會皆輸或均貧的後果。另一個可悲的現象是有些議題是在分化社會階層。改騎自行車上班的訴求是一例:因為8公里以內、坡度不大於5%的距離才適合自行車通勤。絕大部分中低收入的工作者無法選擇住在市區、無法輕鬆選擇離家近的上班地點、也無法買動輒3萬元以上的27段名牌變速自行車,結果以自行車通勤的減碳光環倒是頒給了大學教授、或是居住在商業精華區附近的高所得者;改搭捷運或公車上班又是一例:全台灣有一千五百萬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沒有捷運與綿密公車網的台北縣市、台中市與高雄市之外,更遑論那些居住與上班地點與捷運站公車站有相當距離,上下班必須接送孩子,或是必須至各地拜訪客戶的都會區上班族。實際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榮譽與便利是給予了上班步調較慢的政府機構或企業的員工。

 

第二是台灣社會常有的一窩蜂迷信特效藥的現象。對自行車的造神運動持續了一週,還好全台各地的滂沱午後大雨澆醒了社會大眾對這種交通工具的熱戀,不用等到入秋入冬之後消費者才南柯夢醒;媒體對車價是同級汽油引擎車款兩倍的油電混和車厚愛有加,對車價高出汽油車款10萬元、省油約10%的柴油車略有興趣,至於有2%左右省油效果的多檔位自動變速箱(每檔位增加車價約6,000)、車用備胎小型化或以其它功能代替等的發展趨勢漠不關心。機車進入五期環保標準,媒體除了唱衰車價提高之外,對這個國內數量最大的機動車輛市場可以帶來的減碳節能效果隻字未提。極端的反例則是譏笑總統與行政官員脫下西裝是作秀‧‧‧事實上,節能減碳的速成秘方大多伴隨可觀的副作用,反而是循序漸進的小改善容易為社會普遍接受,有時達成的效果會更加卓越顯著。

 

第三是對議題本身缺乏瞭解,隨之而來的空泛阿Q式行動方案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迎神廟會大拜拜。幾個常見的議題迷思如下:

(一)                社會大眾普遍對節能減碳已有正確瞭解並樂意付諸行動?錯!台灣民眾對私領域的省錢大作戰關注程度,遠高於節能減碳。所以由政府制訂創造低耗能低碳的環境標準,藉由價格機制減少產業與民眾對高污染低存量能源的消費,仍是目前最有效率的作法。

(二)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減碳節能?這是一個非常弔詭、似是而非的論述。 事實上無法直線到達目的地一路上必須走走停停的12噸重公車、耗費上兆土建工程費用碳足跡慘不忍睹的捷運與高鐵等大眾交通工具,在離峰時間是極不環保的交通工具。所以準確地說是政府公部門已經鉅額投資在先,歡迎民眾在離峰時間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讓這些系統達到節能低碳的營運效率。至於民眾硬要犧牲乘坐品質與時間成本在尖峰時間超載搭乘這些工具,私領域可以省荷包,公領域可以得到超額運轉的效益固無不可,但長期而言仍不是優質社會的發展方向。

(三)                使用公共場所設施可以減碳節能?部分正確。在車站、圖書館、大賣場等公共空間的空調,的確比私人家戶使用的空調更有規模經濟效益。但是民眾不可能每天24小時都待在公共空間生活;再者,選擇長時間逗留在公共空間的大部分人的主要動機,是節省自己的用電支出,轉嫁由其他人負擔。跟保護地球永續生存的神聖使命構不上關連。

(四)                省電燈泡應該全面推廣?螢光燈具和LED燈具耗電量分別只有白熾燈泡三分之一與五分之一,連小學一年級的同學都知道該換省電燈泡吧!但是螢光燈具的製程含汞,大量使用之後的回收體系非常重要;LED燈具有大量的無效餘熱,又是另一個型態的環保課題;螢光燈具中的T5燈管,廠商號稱可以比現有的T8T9燈管再省電30%,但廠商沒說、媒體也不曉得問的是T5燈管必須搭配市價約5,000元的電子安定器才有宣稱的省電效果,這才是T5燈管目前無法普及的原因;螢光燈具還有伴隨大量輻射的問題。我們有色人種運氣不錯,沒有類似白種人曝露在螢光燈具下皮膚癌比率偏高的疑慮。但若國家標準規定螢光燈具需配置抗UV玻璃護罩,要求這個註定賺大錢的明日之星產業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使省電燈具以更高的標準節能並維護國民健康,應當會更有意義。

(五)                提供碳權交易的金融市場可以減碳?抱歉!除了改造商品的製造過程與使用過程可以節能減碳之外,碳權交易就好像這幾年在台灣新興的RETs不動產信託基金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持有大樓的部分所有權,也可以在金融市場中買賣流通套利,但大樓還是矗立在那裡,二氧化碳也是。

(六)                小車比大車省油?原則上是正確的,但除了車體大小之外,其它的變數包括車重(例如當地消費市場對撞擊安全較為重視的德國車,車重普遍要比西歐與日本同級車要重)、傳動系統、變速箱型式、引擎排氣量、引擎附加機構(例如渦輪增壓、可變汽門正時、燃油直噴系統等)、使用燃料(汽油、柴油、生質柴油、生質酒精等),都足以讓「小車比大車省油」的定律翻盤。最客觀的方法,是政府修訂嚴謹的車輛油耗測試方法並公布結果,這要比社會大眾想當然耳的臆測判斷有用許多。

(七)                不開車就可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這樣的見解只對了一半。因為塑膠製品 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用品中,大至家電,小至電腦印表機、MP3 隨身碟、文具用品、玩具、牙刷等不一而足,都是由石化原料加工衍生而成的商品。較幸運的是,這些石化產品比起石化燃料,還多了一些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

 

相對於革命式、或是廟會大拜拜型態的社會運動,節能減碳運動也可以升級為另一種社會大眾都可以參與、絕大多數人都感到榮耀或是受到獎賞、並且鼓勵頭角崢嶸的形式,簡稱為「文藝復興式」的社會運動。這樣成功的機率較大,成效亦愈大。可行的議題包括:

 

一、政府與民間推動彈性上下班制。固定上下班尖峰時刻的塞車停等嚴重浪費燃料資源,也嚴重浪費大家的時間。彈性上下班制度還可以包含夏令日光節約時間的功能,看起來是個社會多贏的方案。

二、積極投資二級縣市的寬頻網路建設。預期可以增加SOHO在家工作的機會,兼顧年輕父母養育幼齡子女的階段性需求,也可以減少因為會議或購物需求發生的交通成本。

三、西部六大區域經濟圈的設立。可以大量減少龐大就業人口的移動成本,並能有改善高人口密度三大都會區生活品質,減少高耗能高碳足跡玻璃帷幕大樓在鬧區興建,獎勵綠建築與綠社區在新市鎮立足,同時也是紓解南北發展失衡、貧富不均的政治難題的有效解決方案之一。

四、對於正在使用中的機動車輛、動力機械與船舶等,採用例如Euro5歐盟五期等更嚴苛的油耗、污染與安全標準。嚴苛的標準必然會帶動新車價格的上揚不利銷售, 但這仍然符合污染由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另一方面是推動老舊低效率的車輛汰舊換新,兼收節能減碳並給予產業喘息再生契機的雙重效果。

五、鼓勵其它環保節能商品的消費,取代抑制消費的極端訴求,避免經濟蕭條引發的社會運作崩盤風險。除了省電燈具與節能低碳車輛之外,應用與影響層面廣泛的環保節能商品首推可節電約40%的直流變頻馬達:除了在冷氣機、冰箱、洗衣機使用,還可以應用在機齡超過廿年的大樓電梯汰換更新,以及汽車市場等;抗UV與高隔熱高透光率玻璃,亦可以廣泛應用在房屋與汽車;低噪音低機場維護成本與低油耗的新式螺旋槳飛機取代噴射飛機,有潛力讓瀕臨淘汰邊緣的國內航空業重現生機;生質材料塑膠袋依以價制量的策略低度推廣,有可能彌補數年前強勢限塑政策的挫敗,緩解一坑又一坑遺害百年的塑膠袋垃圾環境賀爾蒙的傷害;還有無汞製程乾電池、無鉛製程電子產品電路板等,不勝枚舉……

六、開徵環保稅。策略目的是提高耗能高污染商品的販售成本,亦可以在WTO的架構限制下合法補貼節能減碳商品。可行的方法是提高修法門檻最低的商品營業稅率,同時推動例如「GGMP」綠節能好製程商品的認證制度,讓節能減碳商品得以享受稅率優惠。環保稅這項武器還可以成為合法的貿易障礙,適度阻擋第三世界國家以高污染製程製造的低價商品(例如牙膏、毛巾、鞋、玩具等)進口傾銷,兼收保護扶植國內優質企業之效。

七、高科技產業賦稅獎勵措施落日,轉而支持發展廢棄物回收與再生產業。在沒有比鼓勵消費更好的制度來維持社會穩定運作之前,建構一個回收與再生體系來處理消費後的廢棄物是必然的選擇。目前在時機上,油電與各項原物料的國際價格持續飆漲,即提供回收與再生產品銷售發展的誘因;再者,愈早吸引有志企業以創新科技與較佳經營效率協助這個3K(骯髒、辛苦、危險)產業升級,所要付出解決目前以三個資源回收運銷合作社為主的寡佔與地方利益糾葛陳痾的代價也會愈小。

八、修憲恢復教科文預算不低於總預算25%的憲法條文,重現我們國家特色,尤其是修正以短期商業資金贊助為主造成長期性與策略性基礎研究不足的問題。以節能減碳為例:地熱發電、太陽能發電、深海資源搜尋與開採、基因改造生質燃料與材料作物研究、取代石化材料與木質材料的矽化物或生質材料研究,乃至於研發介於摩托車與小轎車之間的雙人載具,建構單一河流梯田式多水庫的可行性分析等,都是我們國家在該項天然資源或研究基礎較其它國家已有較佳競爭優勢,又能帶給我國龐大長遠利益者。

九、中山裝與西裝成為官方正式服裝。以羊毛料為主的西裝外套與長褲亦需搭配長袖襯衫穿著,才是國際標準的正式穿法。這種原本起源於西方溫帶國家的衣著並不適合一年有四分之三時間白天氣溫都在25度以上的台灣。改良式的中山裝除了長短袖皆宜、適用輕薄通風布料讓穿者舒適、會所空調費用略有節省之外,還可以較堅挺的麻料裁製,讓我們一般身材較遜的東方男士藏拙。中山裝還是我們立國歷史文化的一部份,也很有資格成為我們國家特色之一。順帶一提的是,幾年前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倡夏季不穿西裝,並號召大型企業會社負責人如當時豐田汽車會長奧田碩等人出面響應。同樣是脫掉西裝,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與政府官員卻遭到民意代表、社會團體與媒體圍剿,兩廂對照之下非常突兀。

 

節能減碳運動一如許多環保與公益活動一般,民眾或團體的私利益不一定與國家社會的長期公共利益一致,不能盡如人意討好每一個人。這類吃力不討好,但對社會有重大或深遠影響的關鍵議題的規劃執行權隸屬在政府公部門,大概只有極具遠見且使命感強烈的非凡執政者才願意承擔重任,例如:

 

一、增建核能發電機組,非核家園承諾遞延20年。在目前可見的減碳或對抗溫室效應的特效速成處理方案中:將二氧化碳封存在岩層或海床的施工技術尚待驗證,且有二氧化碳收集與運送過程的耗能疑慮;在大氣層高空散佈二氧化硫可以將太陽熱輻射反射回太空讓地球降溫。但二氧化硫引發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可能讓地表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減少造成減碳的反效果。森林重建至少需五十年以上,錯誤無法即時挽回的風險也需要考慮;大量栽種藻類或其它海洋植物藉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技術正在萌芽。但牽涉到撼動地球最大生態系統的食物鏈底層,也有全面性生態浩劫的風險‧‧‧相較之下,核能發電發展技術已臻成熟,核廢料處理隨著經濟型太空載具的發展,有可能在半個世紀內以合理的成本運送至太陽銷毀,部分程度解除污染地球環境的風險。使其成為太陽能、風力、地熱、潮汐等零碳發電方式技術成熟得以進行大規模商業運轉之前,風險最低、最即時,亦有可能是發展中國家僅剩的解決方案。

二、常設性憲法位階的國土規劃機關。就國家的利益來看,我們的國土需要適當比例的綠肺來吸收二氧化碳,並維持人居社區與總體環境生態的穩定;也需要有充足的漁場、林場、農地與綠蔭提供食物、商品或遊憩空間;還有軍事或戰略需要必須限制部分土地、河流與海洋僅供國家使用。但就民眾或企業的利益出發:土地的稀有性讓持有者不斷增值,且住宅與工商用途的土地價格遠高於農林漁牧用地,會鼓勵私部門挑戰法律規章讓私有土地擴張,以及透過政治利益交換甚至蓄意污染等手段將綠地水泥化。面對這種零和遊戲,只有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機關規劃執行可堪全民永續發展的國土方案。

三、人口減量。說來汗顏!近百年已暴增五倍的60億人口,就是地球最大的資源消耗者與污染源,人口減量是最直接有效的節能減碳方法。但是在廿世紀包括我們在內的許多低所得稅率的國家是以人口成長作為生產力增加與經濟發展的基礎,並以後代人口增加帶來的財稅收入支付前代人口的退休與福利照護。這種無窮擴張的老鼠會結構只有仰賴人口不斷增加才能存續,但也注定會走上資源枯竭、經濟停滯的困局。2005年實施的勞退新制裡的個人帳戶制帶來我們社會結構發展的新頁:當我們個人的終生照護需由自己的勞務所得支付,就是擺脫人口成長緊箍咒的第一步。試想若政府提出2100年台灣人口回降至2,100 萬的願景目標,固然可以有效節能減碳,民眾也可預期因每人可分配資源增加而提升生活品質,但期間必須因應稅率增加的稅制變革;人口降低期間必然發生的結構失衡,必須考慮高齡人口再就業、教育資源隨家庭少子化重分配;單身族群增加會改變與塑造新的家庭親族文化‧‧‧妥善因應這些緩慢但巨大問題所需的深度討論與決策,卻是三年至四年更迭頻繁的政治權力市場中食之無味、乏人問津的雞肋,  甚或是避之唯恐不及的票房毒藥。

 

敬以所見所聞所學,提供一套系統性的看法,希望可以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民眾、專家與主事者願意參與解決複雜多面的節能減碳相關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期文章 Recent Articles